因为红木家具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和机械化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不同,需要的周期比较长。红木家具的制作工序相当繁琐,它从木材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虽然目前红木家具的制作一部分流程已经脱离了完全的手工制作,但是也仅限于开木料和打榫。
第二步雕刻。一般的红木家具都有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雕花来装饰,所以在组装以前木工要把需要雕刻的板材送到雕刻车间,雕刻就是一个更需要时间的细活了。而且根据雕刻方法的不同,工人的熟练程度,以及花样的繁简,需要的时间也大不相同。以一块一面的雕花的床围为例,如果花纹比较繁琐,即使是一个熟练的老工人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雕花以后还需要将表面进行初步处理,磨光滑。雕刻以后的板材送回木工车间,这样就可以组装了。一件红木家具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最后一步上漆或上蜡。有的家具打磨以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了,但是绝大多数都需要进一步上漆或者上蜡。一般南方的家具上漆的比较多,北方则更习惯上蜡或者打核桃油。如果上蜡或者打核桃油则比较快,直接上就可以了,如果是上漆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以上8次生漆为例,上一次漆阴干一次,这个过程下来就需要至少15天左右。
绝大部分红木家具要染色,不要听店家吹大话,染色也不是什么毛病,是工艺之一。染色有三种:一是染色,彻底改变原有木材本色象女人浓妆艳抹;二是随(顺)色,是家具上深浅不一的材质色泽适当统一象人早晨起来洗脸,这是手艺和审美;三是做(仿)旧,使新做的家具象古家具一样古朴,有人文历史厚重感。
对上述讲的第一种染色,很多商家利用之是以次充好。例如:所谓的缅甸红酸枝(也称白酸枝)色调以浅黄为主,价格较便宜约是色红紫的红酸枝好料的三分之二,商家把它染色紫黑似紫檀,染成紫红似老挝红酸枝。如果店家事先告知,那就是为了增加卖相,也没什么不妥,不能说化妆过的女人都是骗子,不化妆还真上不了街。
小叶紫檀家具上补丁难免,其它料家具难免会有疤节、裂纹、小残损等。密度越大的小叶檀越中空,虽然工匠会尽力将残面放在家具里面,外面也往往会有一个半个补丁。若没有一个补丁,你的麻烦也会有,商家借此多向你要一倍的钱,本能买两件现在成了一件,你干吗?你干?我专给你做。2001年时突然出现大批色粉红不紫黑,几乎不中空的小叶檀,那时大家订合同都回避这种料。
木材上有个量质对立的规律:料大且直不空则纹理简单、色浅、质疏,中空、疤多、弯曲出材率低则质密,色幽雅纹华美。故宫黄花梨家具几乎没有鬼脸,几乎都不是密度大之油梨,因为多取之平原之大直料,小烂料顾不上用。木工开出一个床的大边,发现有条裂痕,反着当背面,可背面又有个疤,怎么办?换掉它?那成本涨上去了,还是咱顾客的事,买的没有卖的精!建议大家去北海公园皇子读书的静心斋,花梨、红木的太师椅都有补,把紫檀表皮做的家具上黑大漆,完美的事儿少。
统一不等于完全一致,如果十几件家具及周围家装颜色质感完全一致,那将是很压抑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环境,因为这会使人的视觉得不到休息。格调基本一致或相协调即可。红木家具多为古雅的褐红、黑紫、紫红、黄褐、搭配在一起基本是和谐的,不必象调配汽车外饰添那样严格。
“坐似钟,站如松,行同风,卧如弓”这不仅仅是过去儒雅之人的礼仪要求,实际是古人练功修行延年保健康的经验总结。因为这样做使人处在警觉状态,人的免疫系统也被调动。瑜珈功、僧侣打坐、气功运气、太极拳这些已被铁定证实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提气运笔写毛笔字,也使人益脑健身,中国书画家没有不长寿的。太师椅、罗汉床正是从器型影响矫正人的坐姿,使人挺胸、收腹、舒气、挺颈、提丹田活经络壮精神。
有几个家具爱好者朋友,他们都是长年坐办公室的人,每年都得有一两次腰疼颈痛,回家吃了饭就半躺着陷在沙发里,养得大肚滚圆。后来他们坚持端坐太师椅,在罗汉床上学打坐看电视,半年后筋骨舒活,腰围减少,肺活量增加,血压血脂双降,再加上能时常欣赏到自已喜欢的古典家具,抚之于手愉悦于心,华美与闲情并处,富贵与雅致共存!精神有了追求和寄托,现在活得神清气爽。刚开时他们连腿都盘不上,身子僵硬得很!
猛然一听这好象很荒诞,细致一算帐才会发现我们越不舍得花钱想省钱反而反反复复多花钱!以我的经历为例:从88年开始到2006年,我用过木板床、钢丝床、弹簧床,三个席梦思。我从月收入75元开始,换大房子、收入增加、社会审美变化、产品换代,我在不到二十年时间换了六张床。
你们也算算你们从大学毕业后艰苦的婚姻开始,大概几年换一次床,以后的命运还会是什么。在以前买张大床对我来讲也是大件了。这六张床按现在的同等代价算不会少于20000元。而按06年6月份的市价算一张2.35m×1.67m满彻雕花攒十字连团花月洞门式花梨木架子床仅1.75万,这张床永不过时,40年后的价值大家可以设想。它还能很受追捧(甚至被抢夺)地传给下一代,再用它两代人!大家算算买什么更省钱。
每个人的体会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我个人从92年在山东烟台开始收藏老红木家具,到北京又收藏各种材质的红木家具,从个人体会及与其他收藏爱好者的交谈中总结收藏红木家具对人的精神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C、一经购买,只要料真商家没欺骗你,就要认缘份,不再受人三说两劝什么价高啦、工差了、型不对啦,然后去找商家说理,那样的话你花了钱还没好气受,不信你试试,这叫耳朵根子软,不懂敝帚自珍。现代人一知半解就爱显摆自己,常拿店家来攻击,加重买卖双方矛盾极端不负责,不象过去人讲:见人减岁、逢物加价。煽风点火挑人打架他看热闹!他是朋友吗?
上漆家具一般用透明漆,也有为使家具颜色一致而用浅黄浅紫红半透明漆,还有出于审美需要,例如清中期人重紫重黑而不重浅红、浅黄,而用黑紫漆,以使家具凝重。我见过不少老紫檀家具留有深色漆皮,黄花梨家具上枣红色漆的更显多见。后人为辨清材质,或认为直接的硬木纹理更令人可近,于是草率打磨掉漆面,以致使老家具表面有损失,显得暗淡、粗糙。北方工匠上蜡的多,所以有南漆北蜡之说,上漆的利弊如下:
红木家具掉色是其材质特征,柴木软木往往不掉色,色深的红酸枝、大叶紫檀、小叶紫檀依次掉色程度越深。原因是深色红木含色素,另外深色红木密度大,细胞质(非条状、网状连在一起的木纤维)含量大,胶质粉质的细胞质处于半游离状态,相对易溶于水、酒精。现在我们干红木家具的行内人还不少用在墙上划出红道道或褐黄道道来佐证是小叶檀还是红酸枝,要是你发现某房墙上有许多这样的道道,那几乎可以断定此房住过干木器家具古玩的人。把新做的小叶檀笔筒放在盛满水的桶里,第二天会发现清水变成浅兰绿色,再换清水亦然,我没试验过长期这样浸泡下去的后果是什么,笔筒会消失还是呈峰窝状。
不少新制成家具刚用600目砂纸打磨过,那些带有颜色的细粉还残留在木器上,或混在蜡质上,这时用干布或湿纸巾易擦出颜色,擦干净以后,则不易再出色。家具经过数月使用,表面被氧化变成灰褐,又沾有油渍等使木结构发生变化,此时不易掉色,既使掉也不易看到。有些染过色的家具刚开始也会遇水掉点色。花梨、黄花梨、白酸枝上漆的家具因有漆面不易掉色。
新家具用干布擦净,或干脆用显布擦洗,再打一遍蜡,少粘着水、酒精,小叶紫檀椅子加个垫子先用一段时间,人出汗后别靠小叶紫檀椅子后背,那会染红你的衬衣!一年后管你用不用,那家具自己就不掉色了。
一般家具出厂时不会不齐,因为做齐不难。后来出现干湿变化,各个部件抽的劲儿不一样,才出现扭劲儿,四腿不齐!床、大方桌料大会抗阻变形,椅子尤其是茶几更易不齐。如果此时锯掉长一点儿的腿,过一段时间家具懈劲儿后又出现不齐,所以我建议买几分钱一个的胶垫粘在腿下边,再过一年看看变化,情况可能会变好一点。锯腿很容易,那是不顾未来的表现,哄过你今天哄不过你未来。不能变形的大概不是木材,尤其是硬木,你吹你烘得最干,那夏天潮湿怎么办?湿涨干缩物理规律。
现在没有什么迷信,如果有真龙天子,他一定是先苦后甜的奉献之人,所以,家里有件雕龙家具与镇得住镇不住没关联。
为表示珍贵,多数店家及专家都对保养使用红木家具提出种种要求。我平时对自己的家具少有什么特别保养之道之行,基本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有一次我也装腔作势要求我的顾客按要求保养家具,顾客的家人从里屋冲出来向我发火:“不能沾着水,不能晒着太阳,还要擦这吃那,买个祖宗敬着吧!”她讲得真对,不能让东西累着人。以后我再不敢将红木家具供到头上,告诉我的顾客保养家具之道,别去故意破坏就行!我收的老家具估计什么恶劣环境都呆过,现在我亦然还在使用,估计它们200多岁。如果你有心情有精力保养就:
什么是温润?从视觉上看泛着柔和的光,似乎如玉一样有半透明状,不是贼亮,不是混浊或油污,从手摸之的触觉上有润滑感,热传导速率比光滑的新木板低。木材附有较厚蜡层时手摸之有阻滞感,有个新仿黄花梨大方禅凳的家伙,他当老货卖,卖8万!我一搬动这只禅凳,备感油滑,从未有过的感觉。后来用清水洗完手,搓搓手指头还显爽滑,估计他用了滑石粉之类的物质处理家具,这种润滑不是温润之感。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讨论过到底什么样的材质好,我也曾对此陷入过深深的思考之中。在讨论具体的具体材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材质是好料。
例如:黄花梨有韧性,色泽幽雅、纹路华美,但偏轻、偏软;直且粗又不中空的红酸枝原木开出来后色泽偏淡,硬度、密度略小,韧性略小,长得歪歪扭扭的树小、瘦且中空,开出来紫红黑,硬度密度大,韧性差一点。同一种材质可以进行对比选择,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如果过度较真,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事儿,又是对自我的折磨。我收藏一只小叶檀万历柜,多年不舍得卖,手头紧时也不敢想去卖掉它。这只巨型柜子门有几块板子色浅似红木与周边木材很不协调,油份又不大,还不似鸡血紫檀那么红润透彻,但木导管极细且少,似海南黄花梨。一串串大大小小铜钱一样的鬼脸象断线的珠子散落其上,轻盈、流畅、舒畅、每每回眸看到它,都令我为之留下喜悦的笑容。这几块木板料真不象紫檀料,牛毛纹、密纹、密度、色泽都属下品,但长处也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凡事也别大较真。
除以上之外,大多数越黄木导管粗大,料质虽有油份但粗糙,根本无法精雕细刻,除油份大于紫檀属花梨外材质一般不会好太多。可能受明黄花梨家具带动,以及越南出口环保物种保护政策导向,才使越黄价格超过小叶檀。越黄和明式家具中的海南黄花梨不应是一个树种,有专家认为是亚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材质极好辨别,特殊选择之后很难辨别。我有几件小木器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是海黄还是越黄,各种理由都不充足。害得我挺困惑,心中老有不决之事使人很不踏实。
鬼脸是木材生出的死斑,正常顺直的木材纹理受到干扰,围绕此斑生出一圈圈的各色木纹。这种现象什么木材都会有,不能做为认定黄花梨的依据。如果这些死斑死得时间过长,就会开裂腐蚀掉形成孔洞,可能由于海黄密度较紫檀小且极富弹性韧性,海黄的鬼脸中心产生冰凌纹状裂纹的少,烂成孔洞的更少。小叶檀的鬼脸则大多有裂纹,甚至要补上孔洞。有在故宫工作的专家著文说故宫的黄花梨家具几乎全为黄色、金黄、浅黄,万向娱乐注册没有鬼脸,说这些料在当时应是大料直料、整料,歪歪扭扭大窟隆小眼子的料才多鬼脸,这位专家的话真是颠覆大家同追求的审美,没关系,罗卜白菜各有所爱。
D、小叶檀:小叶檀材质表现多种,各自爱好不同,我只说我的在感受,色泽黑紫的好,只要不干裂;鸡血紫檀呈半透明颠状的血红或褐红、褐黄,占整个小叶檀不到十分之一的存量,是好料;细润几乎不见木导管的也好,牛毛纹密布或有“S”纹的好,木导管粗且长的,有俗称“车轴料”“大牛毛纹”的也很痛快。一棵树的不同部分会不同质感,比如一块板这面满布金星,可爱之极,但是,板的背面则漆黑一团牛毛密布,所以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鸡血紫檀仅以材质不同表现而得名,不是树种之区别。如果有件家具由许多不同质感材质组成,那不是件好事吗?何必强调材质统一?
木材纹理有差异,色差较大,做出来的家具如果不染色统一一下色调会令人有花花达达的混乱之象,没关系!这不正是自然之象吗?人工痕迹重了也就假了。红木原木的外表一大圈一般里浅黄白,质软,是新长成青壮年活性极强的细胞,内圈逐渐或突然变深色,花梨木越黄是渐变,小叶檀、红酸枝、海黄是突变。内圈色黑的叫“髓心”多是处于休眠半眠或死亡的细胞,长时间(几百年)之后那些死亡的细胞腐烂成粉状,树木空心化。越接近树中心材质越色重,比重硬度都大,但弹性、韧性变差、脆性加强。
有句俗话叫:人分三六九等,木分紫檀花梨,紫檀属花梨就是通称的花梨木。为区别更高级的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皆为黄檀属香枝木类)才俗称草花梨,是红木分类中五属八类中密度、油份、纹路最好的一种子容重花梨木。也有店家不把紫檀属花梨称草花梨,认为草花梨是不属于红木的木料,例如高棉花梨、红花梨(大红料)巴西花梨等,这只是称谓不同,无大碍。
比紫檀属花梨便宜一倍以上的是高棉花梨、红花梨、巴西花梨。高棉花梨手头轻得多,几乎都是非常浅的浅黄,指甲能划出痕,木导管分布稀疏,干且柴比紫属花梨油分少得多。常有在不显眼处掺高棉花梨的全部冒充紫属花梨的就会太显眼。红花梨色红,木导管更大且又稀又长,指甲能划动。巴西花梨呈浅褐色,褐色纹路极复杂如天际云朵层出不穷,有“三寸之内必有水渍纹之称”木导管大较直且规则分布,有时层状分布年轮清晰可见。“水渍纹”是深色木纹在浅色木面上像水渗湿在纸上一样,留下细碎锯齿状浅浅的痕迹,非常轻薄有向外的渗润张力,这种“水渍纹”在海南黄花梨中特别突出,纤细浮动如轻柔的薄纱浮过,是鉴别海黄的重要条件。
白皮又称白表,是红木原木外表一层颜色较浅(灰白、黄白)硬度较软新生长的木细胞。这类细胞与木材心材差异较大,几乎是两类不同物质。随着生长期延长,这类细胞也会变成色深又重又硬的心材,心材也叫原木的髓心,是处于休眠、半休眠甚或完全死亡的木细胞。有的原木的外表能占到原木的三分之二,可见出材率之低,一般做家具不用外表,偶尔留一点也无妨,还可以看木材的自然变化与属性。小叶檀的外表油份含量大,在家具上偶有残存,经过一段时间使用,那块浅黄白色白表油润得象块羊脂玉,真是可爱之极。大家都不喜欢白表,却不知其也有独特之美,买家具也有福祸相依的事。
使用架子床不如席梦思软,但有利身体不会腰腿痛,坐太师椅需要挺直上身,但有利收腹健腰舒胸利气,用罗汉床加个小炕桌当座具虽有气氛但不如沙发柔软,用明式最自如的官帽椅办公保证你的心劲远阔,但也不如老板转椅灵活柔软。柔软舒适真是现代人的聪明,这不能否定,古代人尤其是清朝人极讲庄重、地位与礼仪,要求人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所以,过去的家具还包含有社会地位、礼教功能,这在清式家具上表现更为突出。
河南南阳写康、乾、雍三位大帝传记小说的作家二月河,几十年来写用作的一把椅子一直是其父亲留下的清式太师椅,这把椅子搭脑被他弟弟小时候摔掉丢失了,扶手雕花在文革时怕惹麻烦父亲给锯掉了。长年累月伏案端坐不能仰不能靠,真不叫舒服,但是,二月河认为这把椅子有历史厚重感,端坐之上很令他提神,使人神清气爽。还是个历史文物能激发人的精神的鲜活例证。
红木原木多是热带植物,北方比较干燥又有暖气,干裂是红木家具的大敌,少有出现潮涨使家具隆起来不平整的。干裂的表现主要为:板材收缩脱离边框,拼在一起的板材脱开露缝,厚木板外表有裂纹,或某些部件收缩时由于收缩不能同步而撕裂,卡子花脱落等等,首先硬木较软木有较大收缩比例这是基本属性,大家要逐渐接受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就象想吃羊肉就要准备迎其膻味。如果有人说其材质足够干,冬天一点不变化,那么到夏天湿度达95%又没空调时,更难以收拾的事将会发生:严重变形、断裂无法正常使用。其次,一般情况下不干裂不会影响使用,只不利美观。
用拆下的老家具老建筑构件,或用几十年或上百年前存放的板材、方材、原木做成的家具,才叫老料新做。古家具经使用会在外表形成一种半透明、致密的似玉一样的氧化层,莹润可爱,且老家具透着岁月的厚重感,是祖辈生活、文化的见证。
用老料做的家具容易产生包浆,也比较含蓄,新料木质里的水份、油份、浆质都没经过氧化,所以新料做的家具比较生、硬、冷。也出于大家对古老家具的敬仰,所以,不少商家总爱说自己的产品是老料新做。在此我可以比较肯定地告诉大家,榆木、海南黄花梨有可能用老料,其余几乎不可能。因为榆木拆旧房来料广,老房料不贵还稳定不用烤,海黄树木已列为保护物种,砍伐有牢狱之难,搜集老物件老木料才是出路。
干什么都有个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今天起我把这个道传播给大家,立刻按一个条条框框来评价你所见到的任何红木家具:


